巴西现代农业的发展启示

2019/3/11 10:32:27   阅读(2131)   标签:农业现代化
总结和借鉴巴西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对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 现代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巴西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特征巴西幅员辽阔、土地肥沃、降水丰沛,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全球少数适宜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国家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享有“21世纪的世界粮仓”的美誉。经过数十年发展,巴西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通过农业专业化与规模化发展,促使巴西农业获得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一)以农业大地产制为基础的规模化发展。

巴西总人口约 2.08 亿,国土总面积达 851.49 万平方公里,农牧业可耕地面积逾 18000.9 万公顷(27 亿亩),已耕地7670 万公顷。受殖民、农奴制历史和城市化推进的影响,巴西农地以完全私有制和大农场为特点,规模化趋势明显。以 100 公顷为界限来划分耕地集中地情况看,巴西 15%左右的大农场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 80%,而85% 的小农场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0%。巴西全国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数大农场主手中,大量耕地的集中连片为巴西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庄园、大农场享有自主生产权,一般只专业生产一种农作物,同时,在该生产领域也有着极强的市场地位,如咖啡庄园、可可庄园、甘蔗庄园、大豆农场、玉米农场等。这种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比较优势突出。

(二)以农业合作社为管理载体的产业化运作。

巴西农业以商业大农场和家庭农场为主要经营主体,商业大农场占出口主导地位,家庭农场则是巴西国内农业市场的主要巴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总结和借鉴巴西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对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巴西人日常家庭餐桌上 70%的食品由家庭农户生产。随着机械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巴西中小农场纷纷加入“合作社”,以产业化运作管理提高农业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增加自身收益。早在 1998 年,巴西宪法就正式确立了合作社的法人资格,赋予了合作社经营自主权,使合作社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目前,巴西的合作社按照专业分类可分为农牧、消费、信贷、教育、住房、基础设施、矿产、生产、劳动、卫生、交通、旅游休闲及特殊援助性合作社等 13 大类,其中农牧合作社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据统计,巴西境内有农业专业合作社超过 1600家,会员超过 100 万户。巴西农业专业合作社是非营利性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运营,奉行自愿加入,民主管理准则,其宗旨是立足农业,注重为社员提供农业产前、前中、产后的全面服务,主要体现在为社员提供重要的农机设备和技术;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分销渠道、法律援助,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市场风险;为社员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社员提供教育培训,提高农户个人素质,促进在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上的优化及创新;也是巴西家庭农场、农民等社员获得金融支持,争取惠农政策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巴西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补充,是巴西农业技术转化和推广的重要实践者,是推进巴西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骨干力量,在推动巴西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型农业市场经济。

巴西地广人稀,农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是咖啡、大豆、食糖及家禽等产品的全球领先出口国家,也是牛肉、猪肉及玉米的主要出口国。巴西农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是典型的外向型农业。巴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出口创汇,鼓励和扶持农业出口贸易的政策,制定优惠措施,降低关税,并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巴西农产品出口。目前,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随着巴西农产品大量生产和长期出口,在优化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形成了巴西农业品种品牌优势,促使巴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比较优势地位。

(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农业核心竞争力。

巴西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发展迅速,现代的科技装备彻底改造了传统农业,不仅大型农场拥有各种自动化收割、播种设备,中小型农场也配备了各种依靠畜力或人力的小型机械。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场专业化、规模化,实现了巴西农业现代化。同时,巴西政府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应用、推广有着长远的战略规划,拥有完整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形成了以农科院为龙头,以农牧研究和农牧业技术推广两大企业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三位一体的科技兴农模式。巴西农业科研体系主要由巴西农业部、国家农牧业研究院、各种农业研究所、农业院校和部分私营企业构成,已在土壤养护、品种培育改良、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州的主要科研机构更注重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针对本州农业生产实际,直接服务农业生产,迅速走向市场,投入生产,实现了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农业科研成果向实际运用的成功转化,并形成了专业化、多元化的巴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总体看,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是巴西农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五)以生态保护为红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尽管巴西资源丰富,但在农业开发过程中,从巴西政府到农业企业都具有极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巴西政府鼓励发展低碳农业,出台了《低碳排放农业计划》,通过提供长期低息信贷,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农作物轮作、免耕直播、生物固氮以及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先进生产方式来减少碳排放。并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如坚持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等,改变以往掠夺式的农业经营方式,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设立若干资源保护区,禁止开发区域内的珍惜资源。在考察学习期间,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巴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所到之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六)以惠农政策为导向的多元化农业金融支持。

20 世纪 80 年代巴西确定了优先发展农业和粮食”的经济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了以惠农政策为指导,多元金融主体协同发力的支农模式。巴西政府依据土地占有面积、农业产值、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发放农业信贷,目前,农业贷款 90% 来自商业银行,10% 来自政府。为了增加对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推行了强有力的金融支农政策。巴西立法规定,所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 25%-30% 必须用于农业贷款,并且规定农业信贷年利率最高限额 8%-9%(低于市场利率 12%),对中小农户贷款利率更优惠,目前为 3%-6%。在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制下,形成了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银行、私有银行、获准经营农业信贷的合作社以及农业保险等多元化金融支农的良好局面。同时巴西农业发展部还推行低利率的农家农业发展信贷,其运作模式以“期货 / 远期合约+ 信贷为主。总体看,巴西支农金融服务更侧重对中小农户的带动和支持,信贷对象包括中小农户、合作社、社团、家庭农场、农业机构等多种类型;信贷业务涵盖农业种植、养殖、渔业、畜牧业、家庭农户多种惠农贷款,贷款用途主要为支持农业生产、农业机械投资、流通以及加工贸易等;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惠农力度明显。在农业财政支持基础上的农业保险由中央银行独家经营,其他银行作代理,保险覆盖农业、畜牧、水产、森林、农村抵押、农业财产和农产品保险等多领域,保险阶段细化至备耕、种植、管理、销售 4 个时段;保险金额以生产成本为上限;政府通过补贴支持农业,直接减免一定比例保费。考察中我们对 SICREDI 合作社银行经营模式印象深刻,其为合作社成员建立信用档案,根据信用记录发放贷款,在发放贷款中80%都是配套购买了保险的,这样也就规避了坏账和不良的风险。由于对合作社成员贷款,本身就会有利率优惠,对于小农户的贷款则更加优惠利率,政府还会对银行优惠利率的差额给予补贴。在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巴西农业金融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巴西农业生产的稳健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和贫困率的下降,维护了社会公平与稳定。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巴西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扰,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协调,过度城镇化导致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致贫。二是单一种植结构下,个体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全国农产品供给失衡的问题。三是巴西虽为农产品大国,但更多扮演原料提供者的角色。四是巴西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全国铁路、公路及港口发展滞后,运输成本几乎占到农产品价格的15%-30%,严重制约了农业与经济发展。

二、巴西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巴西与中国同为世界农业大国,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如:国土面积广阔;分别为亚洲和南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本国占有较大比重;国内农作物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总结和借鉴巴西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对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稳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从巴西的成功经验可以预见,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自然环境的局限与国情差异要求我们仍要结合实际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规模化道路。一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审慎推进土地流转。巴西农业规模经营基于土地私有制的国情,得益于平原为主的地形和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人多地少、户均耕地规模小,且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当前人地矛盾是我国推进农业规模化要面对的阻碍。在家庭经营承包制不变的体制下,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达到农民增产又增收,就要解决现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问题,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耕地流转,将耕地集中起来,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同时,应坚持依法自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推行土地流转,统筹保障好农民的利益,避免走入“拉美陷阱”,重蹈拉美覆辙。二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一方面,加大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减少传统农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非农就业收入不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意愿下降,农民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在城市成为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取得大体正常的劳动收入。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导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市场环境的同时,积极扶持商业资本进入农村流通与服务领域,创机会、增收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着力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丰富农业产业链,优先培育、引进农业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实现返乡下乡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和退伍军人充分就业,发挥适度规模的引领作用,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三是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优化农田水利、电力、运输等农业生产条件,打造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标准农田,在硬件上保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从巴西的农业现代化经营来看,要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必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巴西实践看,合作社在巴西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于巴西合作社具有农业生产性服务属性,我国合作社是经营主体属性更突出。从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将成为我国农业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起步较晚,存在管理不明确、运行不规范等问题。2018 7 1 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重新修订实施,也说明了国家对农业合作社的重视。未来政府应以土地流转、租赁入股、互助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组织,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进行规范,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场、工厂化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多元经营主体,实现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兴旺。二是以机械智能化升级,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巴西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产品产出效率,促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大生产。不同于巴西平原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我国是一个山多的国家,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注重大规模机械化,还要兼顾小型机械化。我国实际上已初步实现了从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脱粒,到初步加工等一整套的机械化操作,装备水平有所提升,但农业生产机械智能化有待提高。随着智能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农业智能化成必然趋势。我国应推动传统农业设施装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大田种植、品种区域试验与种子生产、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和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并探索通过大数据技术改变种植生产管理方式。三是倡导农业的专业化发展。商业大农场是巴西农业专业化的代表,其通过发挥地区和企业自身优势,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收益。我国农业专业化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区域优势和产业领域生产优势,积极发展商品生产,让本地区的农业与企业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促进长效发展。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信息作用,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农业产业链升级,形成生产、加工、产购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组织共同营销,降低市场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减损增收,使农业经营有效益。

(三)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农业市场经济。

巴西农业以出口为主,不仅解决了国内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出口创汇又为改善农业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应立足国情和国际形势,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是稳定发展粮食产业。从 2018 1 月农业部通报的 2017 年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来看,2017 1-11 月我国农产品贸易额 1818.5 亿美元,同比增9.8%, 其 中, 出 口 额 677.0 亿 美 元, 增3.1%;进口额 1141.5 亿美元,增 14.2%;贸 易 逆 差 464.5 亿 美 元, 增 35.3%。 大 豆仍是农产品进口第一大品种,进口量达到8599.0 万吨,同比增 15.8%。进口是补充我国粮食缺口的重要手段,但过度依赖进口可能会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就要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分布的要求,加快建设主要粮食品种优势产业带,推动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以合作社、农业企业为“龙头”发展粮食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强化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措施,调动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确保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我们常常看到,大米库存积压严重,但五常大米却供不应求;柑橘销路不畅,但赣南脐橙却从不愁销。随着市场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农产品是否健康、新鲜和安全更加关注,导致出现“低端农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供求失衡”、“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为此,应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入手,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引导农业生产者瞄准市场需求,适应消费者选择,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更好地解决市场供需结构上的失衡。三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等更多扮演原料提供者的角色,大多数消费者是通过星巴克、雀巢等公司吃到巴西的咖啡。由此可鉴,农产品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保证品牌质量,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可以说农业品牌建设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政府、行业协会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意识,细分产品标准等级,权威划分农产品质量标准。近年来我国电商市场的不断成长,天猫、京东等电商销售规模惊人,名特优新的品牌农产品必然会有更广阔的的销路,中国农业企业也必然会形成一批本土的、有竞争力的品牌。

(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农业核心竞争力。

巴西农业快速发展与政府优先发展农业科技的态度和高投入密不可分,目前巴西在生物科技、生物燃料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也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但起步晚、底子薄,虽然已初步实现农业装备机械化,但农业科技进步空间仍然较大。一是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当前国际农业正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农业高新技术创业和推广应用水平,决定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我国应借鉴巴西经验,建立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如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动植物疫病控制、防止污染、农机设备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尽快取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并探索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协调的推广机制,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农业主体为纽带,加强农、科、教融合,加快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二是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落实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加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技术研发人员、机械研发人员和农业企业主等多元农业专业人才。加强农业人才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培育创新人才的深厚土壤。继续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选派有一定科技专业理论、技术、工作经验、指导方法、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博士等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到农村第一线,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三是国际合作促进技术升级。“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农业开放度,可通过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促进我国农业技术升级。

(五)构建以生态保护为红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巴西政府和科研部门非常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技术措施,限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这为巴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处于较低水平,并且过去对环境开发过度,资源消耗惊人。早在 2005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因此,应在对农业资源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应避免巴西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不平衡、造成两级分化的问题,保持农业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

三、农发行在服务农业现代化中的着力点

无论是巴西还是中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之中,都离不开资金支持,特别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是,农业投资普遍存在风险高、期限长、投资大、见效慢、收益低的弱质性特点,市场经济追求逐利原则,资本不愿意去,导致资金缺口很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这个缺口还会继续加大,资金“瓶颈”限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多年来农发行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耕“三农”沃土,主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发挥政策性银行的逆周期调控和战略支撑作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发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舞台,在新时代农发行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必将在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农业现代化中大有可为。

(一)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引导资本流向农村。

农发行作为直属国务院领导、我国唯一一家国有独资并集政策性、开发性职能于一身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加大对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的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反哺农业,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守主业,始终把支持粮棉油收储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在不打“白条的前提下防控风险的指导思想,确保不因农发行工作原因出现“卖粮难”问题,巩固农发行在粮棉油信贷领域的主导地位。在继续支持好政策性收储的同时,主动顺应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培育壮大优质客户群,加大对粮食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大力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抓住当前粮食库存充裕的有利时机,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向支持全产业链转变,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支持现代种业、农机装备、节水灌溉、智慧农业等,促进科技转化,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重点支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通过大力支持粮食生产、购销储、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土地流转、农业电商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应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积极支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大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新园“三园”建设,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二)培育多元优质客户群体,优化信贷结构。

一是加强多元优质客户群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带动者,也势必将成为未来农发行服务三农的市场化客户。农发行应主动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优化金融服务,培育壮大优质多元客户群体,在继续支持央企、国企等支农骨干企业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以政策性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助推农业产业兴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二是抓大不放小,优化信贷结构。在市场化条件下,全行单个客户贷款规模正在从“大块肉”向着“肉丝肉泥”转变,基层行在具体业务中,普遍存在“抓大”而不敢“做小”的畏惧、挑食情况,导致业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农发行应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着手打造差异化金融产品体系。实行差别授信,适度下放审批权限,如 3000 万元以下贷款由省行审批,1000 万元以下贷款由市行审批。以切实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金融职责,加大对中、小农业市场化客户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更多资金配置到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强支付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由于缺少抵押物,不能以单位作为融资主体,普遍以个人名义去借小额农贷。农业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往往因融资难而停滞生产或延缓企业的发展步伐,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创新农业企业增信迫在眉睫。一是围绕第一还款来源,提升农业企业授信。可参考巴西合作社模式,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或村委会牵头,整合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资源,确定牵头单位为承贷主体,通过销售端高质量客户真实订单作为信用杠杆,增加信用额度。如供销社实体网点,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或其他优质销售端。二是围绕第二还款来源,提升农业企业授信。充分运用保险、期货等避险工具,探索“银行 + 保险 + 期货模式,以保险 + 期货分散农业大灾风险,提升农业企业授信。三是打造“三农”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与金融办、农业行政管理部分合作,着手整合农房确权、用电量、农地流转、农业补贴等数据信息,建立权威“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以“数据库”平台信息作为评级依据,服务农业企业融资。四是研探应用保险、期货转移风险。随着农产品期货期权、新型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加快探索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对农发行信贷风险转移,推动将涉农期货主体“套期保值”情况作为发放农业信贷的授权要素之一,推进农发行信贷业务稳健发展。

(四)其他建议。

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一是由国家出台涉农贴息贷款政策,降低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二是加快完善“三农”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好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提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三是统筹各项惠农政策补贴,以市为单位成立“农业补贴融资基金”,将每年给农业企业的政策补贴资金归集至基金,做当年的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增加信用杠杆,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客服热线:010-82626909
客服邮箱:logistics@orinf.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51号首享科技大厦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