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输血”长“造血” 金融扶贫两手抓

2020/6/4 11:29:22   阅读(969)   标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5月9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2019年人民银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情况时,重点回答了两项内容。其中,针对金融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他指出,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又遭遇疫情的影响,所以金融扶贫的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当前全面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具挑战性的时刻。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一方面,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非常繁重,局部地方、有的方面还有薄弱环节和工作不足;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在疫情期间,紧急输血的多项举措业已就位。过去几个月中,中央多次关注“时不我待”的春耕春播问题和“三农领域”人员的稳就业问题,而这正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人民银行也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动出台了包括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大幅提高深度贫困地区专项再贷款的额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疫情大考之下,决策层仍对贫困地区、贫困户保持了重点关切,足见其心拳拳,其意殷殷。随着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我们相信农村农业将顺利克服上述短期挑战。不过,应对更为艰难的“硬骨头”,则不仅要有特殊时期的紧急输血,更待激活长期的造血机制,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而这正是金融业需要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努力方向。

回顾过去几年,扶贫经历过“输血式”“造血式”等阶段,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属罕见之功。实际上,自1978年年末至2018年年末,国内贫困人口从7.7亿人降至目前的500多万人,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七成。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一直奋力在脱贫攻坚前线上,目前已经实现了基础普惠金融业务的行政村全覆盖。而在此决胜脱贫攻坚关键阶段,探索多样化金融工具与贫困地区的深度融合,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服务,是对金融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是满足更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近年来,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加速,涉农新主体、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增长,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仍有不少提高的空间。人民银行201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未来还要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投入。鼓励商业银行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优势,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打造综合化特色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融资需求。这需要各类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服务方式、金融产品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推出有的放矢、更具特色的金融产品。

二是形成多层次、专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实际上,普惠金融针对的主体既包括一些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小微企业,也包括一些农业种养殖大户。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应当鼓励不同业务专长、技术能力的机构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例如,对中低层级尤其是低层级群体的融资服务,可适当多发挥规范的公益性小贷和合作金融组织的作用;对中高层级群体的融资服务,则要多发挥各类商业金融的作用,并鼓励支持优质的带贫、扶贫企业上市。

三是应用现代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扩展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毋庸讳言,比起“垒大户”而言,普惠金融具有成本高、相对风险大、工作效率低等特点,而克服“成本困境”,有赖于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等新技术的应用。目前,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还有部分试图挖掘下沉市场潜力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农村、农业领域深耕,各方不应各自为战,而应积极寻求合力,在确保信息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更大力度、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如水,浇灌实体,惠及民生。“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必须要达成的使命。而放眼未来,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之后,我们必将迎来更具挑战性的防返贫、奔致富的持久战,金融将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将是金融机构挖掘新市场、新潜力的精耕细作工程,是惠民生、强实体的综合挑战,如何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构建更具针对性、更有力度的支持机制,将是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将成为为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

客服热线:010-82626909
客服邮箱:logistics@orinf.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51号首享科技大厦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