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播带货”刷新了屏幕,贫困群众的小米、粮油都上了货架,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以购代捐”的消费扶贫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改进了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但是也有一些是一次性的“买”和“卖”,谁来买、买多久、谁来卖、卖什么,不仅要问诊把脉,开出方子,探索出一条拉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更要创新举措,多管齐下,为贫困群众精准“造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瞄准市场端口。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户,一头连着市场,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的“直播带货”只是起到了“拉线搭桥”的作用,贫困群众要把渠道定义为广阔的市场。贫困群众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产品质量过硬是市场渠道扩展的前提,“客户端”的动力强劲与否,取决于“生产端”产品的品质好坏。贫困群众的产品不是“送”,而需要“卖”出去,必须把当地的优质“品牌”产品拿出来晒出去,在质量、服务等核心要素上多作文章,以质取胜、以诚待人,才能保障消费扶贫的可持续性。各级政府要帮忙找市场。各级政府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去挖掘什么”的态度寻找和开发产品,要想方设法开拓市场,在政策上倾斜,对贫困群众的产品“主打”,提升其影响力,在区域内“占领”市场份额;在对外销售上要十足“发力”,大力推介当地的产品和服务,让市场接受我们的产品,让贫困群众切实获得红利和甜头。
发挥内在功力。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造成贫困的原因因人而异,当前部分贫困户之所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很重要的原因是存在习惯性的“等靠要”思想,启动了“懒汉”模式坐享其成,坐看政府怎么办、帮扶责任人怎么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国家不养“懒汉”,要脱贫致富,关键在贫困群众自身。消费扶贫的主体是贫困群众,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是推动消费扶贫的外部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贫困群众必须在思想上树立拔掉穷根的斗志。通过学习身边脱贫典型、参加道德评议等形式逐步改变落后的错误想法,让脑袋先“富”起来,自力更生,握好握准脱贫的方向盘。行动是思想的体现,无论是消费扶贫还是其他帮扶,贫困群众必须自己动起来、忙起来。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贫困群众应该主动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将自身能力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创新扶贫举措。消费扶贫作为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扶贫方式值得肯定,但是消费扶贫只是途径之一,脱贫攻坚更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根治贫穷的效果。生产发展、就业创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支持、生态补偿、社会兜底等扶贫举措比较成熟,社会扶贫、消费扶贫等新型扶贫载体进行了有效探索,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当前,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在望,“绝对贫困”将退出历史舞台,但“相对贫困”的因素依然活跃。必须创新扶贫举措,抓好这部分人口的跟踪监测,建立返贫预警监测机制,从稳定帮扶政策,强化保障兜底等措施加以解决。乡村振兴的全面落实给“相对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带来了机遇,发展中长期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是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贫困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解决“饭碗”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破解人才瓶颈,留住和挖掘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性人才,留住人才和情感,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