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十三五”收官之年,尽管遇到突发疫情的影响,但农药行业克服疫情困扰,一边抗疫情,一边抓复工复产,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将是农药业实现梦想、走向辉煌的关键时期 ......
一、 “十三五”农药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农药行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效益质量作为行业工作的中心,以创新驱动作为农药工业发展的新动力,不断调整结构,有效推动了农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我国农药工业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科研开发、原药 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到 2019年底,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近18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400 家左右,全行业从业人员约10多万人。2016-2019年,我国农药销售收入利润年均出现递增状态(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纵观“十三五”,有如下亮点和挑战:
(一) 大力进行供给侧改革, 优化了产业结构布局
“十三五”以来,面对农药行业的结构性问题,由关注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大力进行供给侧改革,加速了产业结构优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占比趋于合理。农药产品中,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新品种、新制剂占比不断提升。供给侧改革促进了产业布局更趋集中,江苏、山东、河南、河北、浙江五省的农药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7成左右,农药销售收入超过 10亿元的农药企业有28家。产业集中与产业集聚效果突出,江苏如东农药产业园等已初具规模。农药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的步伐提速,行业外资本的进入加快了企业规模壮大的进程。2017年6月中国化工收购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农化高科技公司——瑞士先正达,此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又进行了战略性重组。近五年来,农药行业把要素优化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农药业集中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农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农药业绿色发展。
近五年来,中国农药业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扭转了传统农药产能过剩、绿色农药发展缓慢的不利局面,在农药发展史上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
(二) 提质增效重生态,促进了农药行业绿色发展
“十三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近五年来,我国农药业以农药零增长为方向,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积极优化升级产业产品结构,提质增效重视生态效益,不断推动行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从农药原药产量看,2016年为377.8万吨,2017年为294.09万吨,2018年为208.3万吨,2019年为225.39万吨,“十三五”以来我国农药产量总体呈下滑态势。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预计农药原药产量仍然将处于下滑之中;但产量下降的同时,质量效益却不断提升,从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农药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已逐步得以实现。
近五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药绿色发展,积极实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成效显著。近年来农药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2019年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39.8%,而2015年底农药利用率为36.6%。在确保农业生产用药的前提下,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毒农药,发展绿色农药。目前,已累计淘汰禁用39种高毒高风险农药,24种农药受到限制性的生产销售,大力发展高效低毒绿色环保农药,优化农业生产、用药结构。截至目前,高效低毒环保农药产品已占登记产品总数的90%以上。在环保新政的影响下,引入先进环保技术,开发绿色生产工艺,不断实施绿色环保农药的示范推广,目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不断得到提升。
(三)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农药业迸发了新活力
近五年来,随着我国新农药创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已经从仿制国外品种到仿创结合再到自主创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新农药创制能力的国家之一,自主创制能力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我国开发或自主创制并获得登记的农药新品种有54个,获得正式登记的有37个,当前在市场上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农药品种有10多个。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登记的新农药品种如四氯虫酰胺、氯氟醚菊酯、噻唑锌、毒氟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实现工业化生产,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广使用面积以数亿亩计。
经过近五年来的努力,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开始运行。2016年组建了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天敌昆虫、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等5个植保科技创新联盟,集聚国内150多家生产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十三五”以来植保无人机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如大疆、极飞等生产的无人机在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喷洒系统等性能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田间作业规范化标准正在制定,已在水田、玉米、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中大显身手。一些企业或科研院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 “一带一路”顺利推进,农药出口富有成效
近五年来,我国农药产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比不断加大。2016年,中国农药出口量140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37%,同比增长19%。2017年我国农药出口量为146.76万吨,同比增长6.9%;出口金额达到67.60亿美元,同比增长20.4%;2018年出口农药140.53万吨,金额80.72亿美元。2019年中国农药出口数量和金额呈现小幅“双降”,出口金额和数量分别下降1.5%和7.1%。2020年我国农药出口势必受到全球疫情影响,尽管如此,中国成为全球农药出口数量第一大国的地位没有改变,农药出口为“十三五”消化国内产能,保持企业正常均衡生产,保证利润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 “十四五”期间,农药行业即将面临的挑战
在为“十三五”农药业骄傲的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农药业存在的问题。一是时代向农药业提出新课题,目前农药行业产能过剩成为影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尤其是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导致农药需求量和使用量大大减少,使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如部分大宗、热点品种产能过剩,但用于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杀菌剂品种较少;剂型结构不合理,缺乏水基化、微囊剂、缓控释等新型制剂的专用助剂。二是多因素推高的成本,将依然是“十四五”农药业发展的痛点。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土地、环保、安监投入、金融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此外产品营销等成本的上升也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三是安全与环保政策趋严,农药行业发展受制于愈来愈严的生态环保政策,全国各地农药业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江苏响水 “3·21”爆炸事故后,国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越抓越严,日趋严格的环保、安监政策,直接影响了部分企业的产能发挥,导致许多企业甚至农药行业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影响。四是全球疫情下中美关系等国外不确定因素以及国内经济增速减缓对于农药发展影响很大,而我国农药应对这些因素的措施经验不足,给“十四五”发展留下悬念;加上“两减”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以及绿色农业与食品安全再升级,向“十四五”农药行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五是农药业创新关键产学研存在的问题将会影响“十四五”农药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农药出口自有品牌极少,疫情下的单边保护更加猖獗,出口环境不容乐观。
二、“十四五”我国农药业发展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和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站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的交汇点,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思考“十四五”时期我国农药业发展趋势,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农药业将向数字智能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的农药装备智能化制造、生产自动化是大势所趋,我国移动互联网5G下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会把“十四五”时期农药企业带入提质降本的智能时代。数字化、智能化牵涉到方方面面,但关键是互联网+,搞好“两化”融合。围绕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数字化水平。在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应用,在农药生产中实现连续化、自动化,设备大型化、智能化的新优势。注重5G技术、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在优势企业建设智能数字化车间,加快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十四五”将以5G商用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与农药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深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回收再利用等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如区块链技术等,支持企业普及制造执行、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综合集成,以及加快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以提高智能化水平来促进我国现代化农药业高质量发展。
(二) 农药业将向优化结构资源方向发展
调整农药工业结构尤其是产品结构以及资源配置的优化,将是“十四五”时期农药行业发展的重头戏。淘汰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培植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新产品,并培植有潜力的系列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以及新技术,如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的开发与生产,专用中间体、助剂的开发与生产,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的农药生产,生物农药新产品开发与生产等。
“十四五”时期,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将占据国内农药市场的主导地位,主要产品质量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杀虫剂产品,更新杀菌剂产品,发展除草剂新产品,以更趋合理产品结构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高品质的需要。重点发展针对常发性和难治害虫、地下害虫、线虫、外来入侵害虫的杀虫剂和杀线虫剂,适应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变革的除草剂,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用于温室大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杀菌剂,种子处理剂和环保型熏蒸剂,积极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果保鲜剂,鼓励发展用于小宗作物的农药、生物农药和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新制剂,大力推动农用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鼓励开发节约型、环保型包装材料。“十四五”将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倡导“两导”(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威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培育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企业大型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园区经济,改变企业多、小、散的现实。对于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产品,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条件,优化生产力布局,建立企业退出机制,实现有序竞争,促进农药工业向生产要素优势集中的区域发展,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十四五”将会鼓励农药原药生产企业和制剂生产企业以市场为纽带,建立有效、常态的合作机制,促进原药和制剂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 农药行业将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
“十四五”,中国将进入“后小康”时代,对于农药工业的要求将会更高,势必要提高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发出适合“后小康”时代的农药新品种。发展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开发新助剂和新剂型,支持生物农药发展, 积极开拓非农业用农药市场,把科技创新与提高农药工业整体装备水平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控制水平相结合,与强化清洁生产工艺和综合循环利用相结合,与节能减排降耗和转型升级相结合,将是“十四五” 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大农药科研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的创新能力,这些将成为“后小康”时代农药创新的任务。
农药研发思路要从粗糙向精准、从注重理化性质向注重生物活性转变,省力化精准化制剂类型、种衣剂、控释技术、纳米技术等是新剂型研发热点。“十四五” 政府将会扶持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研究开发中心,从而提高竞争力。
(四) 农药业将向绿色生态化方向发展
以绿色化制造打造农药工业的绿色转型,将是“十四五”农药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也需要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十四五”对农药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监管力度以及推进农药行业加大开发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力度,都会进一步加大。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中国将进入“后小康”时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目标以及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于农药高效、绿色、无残留等方面的需求更强烈。“十四五”我国农药将继续向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为保护环境和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及农药使用“零增长”,这些都对农药新品种、新剂型的开发以及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研发、清洁生产和农药使用过程的绿色化将是“十四五”中国农药发展绿色转型的重点。尤其是高效低风险农药以及生物农药的研发;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农药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倡导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减量化为原则,大力开展精准高效施药,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喷施次数;开展好农药使用后田间地头包装物的回收和利用,等等,以上这些措施将会更加受到关注。
(五) 以“双创”促出口将会是“十四五”农药外贸的基本趋势
农药出口将是“十四五”时期农药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农药消化国内产能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必须创新方式和创造条件来促进农药出口,以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绿色农药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多年出口表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效安全绿色农药产品才有国际市场,这样的产品可以使国际农药产品价格坚挺。因此我们应该由追求出口规模的粗放发展阶段转向以出口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绿色产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必须强化管理创新,改变盈利模式,提高出口农药经济效益。未来行业利润也正在由制造原药向成品制剂和销售渠道转移,企业也要及时作出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此外,要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急需造就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国际品牌,在改变出口盈利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打造和树立国际农药品牌,以提高中国农药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由于受市场等多因素影响,农药产品出口结构变化快。“十四五”时期,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三大农药品种比例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十四五”时期,我国农药产品出口将还会在调整产品结构上下工夫、做文章。“十四五”时期,我国农药出口结构和市场分布将有一定变化,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市场仍将是主体,南美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市场将作为必要补充。积极创造条件, 布局好市场,实现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将是 “十四五”积极构造全方位、多品种、高效益、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外贸新格局的重要内容。
总之,“十四五”中国农药业既有着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农药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挽回的粮食损失大约为10%~30%。未来,全球粮食需求将不断上升、粮食危机警钟将不断敲响,农药作为一种支农必需品,世界对农药的需求是刚性和不可逆的。还要看到,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的影响还未根本消除,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处于下滑的动荡之中,一些全球性的危机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秩序。在国际农药市场风云变幻、竞争异常激烈、单边保护主义导致垄断加剧、技术与贸易壁垒日益增强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农药行业未来发展形势也相对会更加复杂严峻,为此,中国农药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树立信心,抢抓机遇,规避风险,确保“十四五”中国农药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实现“由大到强”的华丽转身。